新知博客

人民日报最全暑假攻略来了! 3个阶段规划,6个暑期习惯,4个计划参考(推荐)

孩子计划中的过暑假VS真实的过暑假,差距有多大?


被人民日报曾发布过的一组漫画狠狠真相了:

image.png理想很高远,现实很痛苦。

假期一开始都是斗志昂扬,假期过完发现全程都在摆烂。
有人曾针对3000名学生做过一项为期2年,关于“暑假前后成绩变化”的调查。
统计调查结果后发现:
经过一个暑假,优等生成绩会继续进步,中等生变化不明显,但在整体成绩中有退步现象,而成绩之前较低的学生,过完暑假后会忘掉大部分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。
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,除了现有的学科水平外,离不开每个学生过暑假的方式。
可以说,好的暑假计划,会改变孩子新学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。

人民日报曾建议的一些关于假期制定规划的方法,很值得父母们参考:

image.png


分阶段循序渐进,是过好暑假的最佳方式


最近,动画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热播,在影片评论区,看到一条很有意思的分析:
电影中的高适,堪称厚积薄发的典范。
一开始就拿了一副最烂的牌。人生起点不高,从小口吃,甚至有阅读障碍,为人木讷少语,出外求官也是屡屡碰壁。
而他在每次碰壁后,都能回到梁园重新苦读诗书,苦练枪法。
虽然直到40岁仍怀才不遇,但他依然能沉下心,不放任自己恣意寻欢。
在剧中,最终人生行至半百,从最普通的小官一路做到拯救王朝的大将,两鬓风霜时熬到了大器晚成。
这其中,离不开他强大的韧性和持续的坚持。

看过这样一句:“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,你人生最坏的结果,也不过是大器晚成。”

image.png

人生如此,学习亦如此。
一个优秀的孩子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厚积薄发的。
尤其到了暑假这种外部学习动力不是很强的阶段,更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暑期计划。

人民日报的发文中,分暑假的三个阶段给出了计划建议:

image.png


1、前期“休眠
学习不是一次短跑冲刺,而是一场接力赛。
期末考试已经暂时给孩子在上一学期的学习划上了句号,假期不如顺势而为,给孩子们一个精力的缓冲。
诗人冯唐说:“学是学,玩是玩,这才是真正的洒脱。”
优秀的孩子,从来不会一味的死读书。
孩子的课堂,不只在书本中。
趁着假期前两周,带着孩子去运动、去户外,去探索世界的多姿多彩,去见一见书本之外更宽广的天地。
这样的放松,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休息。
2、中期“囤粮”
假期是修整的时间,也是查漏补缺的时间。
查漏查的是孩子学习的薄弱处,补缺补的是孩子的不足之处。
这段时间,父母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,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,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,结合暑假作业,制定出一份能够执行的计划表。
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,制定计划时尽量以父母为主导,帮助孩子做好规划;
如果你的孩子在初中阶段,多尊重孩子的意愿,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,共同制定假期计划;
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中阶段,父母最好体面退场,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,然后全力支持即可。
3、后期准备
暑假的最后一周,所有的调整都应该以适应新学期为主。
无论是作息还是学习习惯上,都要重新进入调整阶段。
到了这个阶段,无论之前的计划是否完全完成,都要告一段落。父母帮助孩子用最佳身心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开始,才是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。
休眠充足、“囤粮”足够,准备充分,新的学期,孩子才能继续无畏前行。
image.png
帮孩子养成好习惯,


是父母对孩子最有远见的托举


经常看到有父母说,每次到了假期,也给孩子制定过很多计划。
可计划得有多热血沸腾,落实起来就有多扎心痛苦。
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,是孩子是否养成习惯的问题。
平时习惯了懒散、拖延、颓废,怎么可能在假期仅仅靠着制定一个计划就突然转变?
表面看,是没有执行计划,但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没有形成长期的习惯。所以说,孩子的暑假计划中,习惯培养才应该是重中之重。
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良好的习惯,带给孩子的是“内在秩序”的引导,内在秩序良好,孩子就有了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,在这种约束下,才会有自律和坚持。
书籍《自驱型成长》中写道:“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,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。”
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出的每一个好习惯,都有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哲学家弗朗西斯·培根也说过:“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生。”
越小的习惯,对孩子的未来影响越大。

人民日报的推文中,也建议父母从书写、阅读、运动、预习复习、时间管理、做家务六个方面来帮助和引导孩子去养出好习惯: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image.png



科学的假期计划,离不可这4个制定准则


莎士比亚曾说:“一个没有计划的人,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。”

制定简单可执行的计划,可以参考这4个建议: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
1、根据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来制定暑假计划
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电影《八角笼中》的讨论:
“为什么那些孩子非要选择格斗这种看起来很暴力的训练呢?”
“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,所以,只能靠着拼身体的格斗搏一搏出路。”
当妈这些年,有一个最大的感触,孩子的未来,从某个角度来说,真的会受制于父母提供的资源和孩子本身的天赋。
要低头努力,也要抬头观自己。
每个孩子的优劣势不同,所接受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不同。
父母在给孩子制定暑假计划的时候,无论是时间、培训班的选择、各科目分配的时间,各个方面考虑得就要更全面。
2、跟老师多交流,听老师的建议
一位老教师曾说,教学多年,他最怕三种家长:
第一种见了他就说:“老师,我的孩子就完全交给你了”;
第二种永远联系不到的父母,想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,永远找不到人;
第三种是什么都和老师对着干,既不信任老师,也不愿意多一点沟通。
孩子的教育,不是家长的孤军奋战,这场“战役”中,父母和老师,是彼此最好的盟友。
最了解孩子原生性格的是父母,最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是老师。
在制定暑假计划前,尤其是关于学习的部分,可以和孩子的老师多沟通一些,看是否需要在孩子的学习力、专注力、应试力等各方面进行假期突击。
做好家校沟通,才能在假期对孩子进行针对性地提升。
父母和老师合作好了,孩子的进步也就快了。
3、召开家庭会议,探讨暑假计划
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:“你见过父母哪些让你惊艳的教育方式?”
有网友在回答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:
从小到大,无论家里有什么事,爸爸妈妈都会询问他的意见,有时候彼此意见有争执的,还会专门开家庭会议讨论。
每次讨论的时候,爸爸妈妈还要求他必须列出自己的想法,有时候还会认真讨论他当时的一些看起来并不成熟的想法。
长大后,他才明白父母的深意。
父母的行为,尊重了他的独立人格,培养了他的自主性,还让他在这个过程中,发展出了爱思考、会思考、能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在给孩子制定假期计划时,也建议父母们让孩子参与进来。
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,把给孩子制定假期计划,变成引导、帮助、建议,让孩子的暑假计划,变成一次家庭共同协作的活动。
4、孩子自列心愿单
有句话写道:“教育的终极使命,是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。”
一位教育博主曾说:“我的孩子就是个普通孩子,我不需要他多么优秀,只需要他能简单、幸福过这一生。”
其实,孩子的幸福感来源很简单。得到一件喜欢的东西,做一件想做的事,实现一个小梦想,都能让他们感到幸福。
虽然说暑假是查漏补缺、弯道超车的好时机。
但是,比起这些,让孩子感受到幸福会更重要。
让孩子列一张自己的心愿清单,我们停下来听一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,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去实现它们。
即使这个暑假没能完全完成,但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,就能感受到希望和幸福。

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:“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占到了70%。”

image.png

暑假是孩子人生无数经历中的一个小阶段,但它也是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影响的映射。
孩子的一生,就是这无数小阶段积累而成的。
家庭教育,是一件看似简单,但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的事。
父母只有了解孩子,了解家庭教育,才能用最科学的方式,给出孩子最好的引导和帮助。


夜下
夜下
这个人很神秘

发布评论